回主頁
天涯知識庫 · 王維
目錄
位置:主頁 > 古代文學 > 唐詩 > 王維 >

《相思》原文·翻譯·賞析

【原文】相思

【唐】 王維

紅豆生南國,秋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注釋】

紅豆,產于嶺南,木本植物,于秋季開花,結實如豌豆,色鮮紅。相傳古時候有一個人死在邊地,他妻子思念他,哭死于樹下,化為紅豆,所以又名相思子

南國,南方,即嶺南。

“秋來發幾枝”,一作“春來發幾枝”。

擷(讀xie協),采摘,摘取。

【古詩今譯】

晶瑩閃亮的紅豆,生長在嶺南一帶;秋天來了,該長得葉茂枝繁。愿你多多采摘它,把它制作成飾物佩帶在身上,它最能把情思包涵!

【賞析】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說天寶之亂后,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

可見詩作在當時的傳誦的情況。

齊天舉在藝術中國網《<相似>賞析》一文中對本詩進行了高超而又獨到的評價和賞析,他在文中說——

早年讀這首詩,覺得沒什么難懂,也不曾細心尋味。這首詩從字面上確也看不出有什么深奧的地方,F在重新來讀它,忽然想到這樣一個問題:詩是為何事而感發呢?“君”是誰?“南國”是否即“伊人”所在之地?這一連串的疑問、委實有些茫然。既然無術起千年前的詩人于地下。本事也就無從知道。但這終竟是值得玩味的。讀詩如不去作深一層咀嚼,恐怕也就品不出什么味道了。不是么?紅豆自是生在南國,它在秋季開花,也是連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識。用紅豆表相思,在人們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并沒有什么新奇。這些意思,又何須詩人寫一首詩?當然不能作這樣的表面理解。這詩顯然有寄托。/正因為無從了解詩本事,后人讀詩時往往產生似懂非懂、撲朔迷離的感覺。詩的好處大約也就在于此。一首詩常常隨著歲月的流逝,供讀者馳騁想象的藝術空間不斷嘭脹,以至于不同時代,具有不同教養、經歷和心理狀態的讀者都可以從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各自于理解中創造著自己的藝術世界,有的可能和原詩有某些關聯,有的僅把原詩當作一點由頭,有的則同原詩離得很遠!断嗨肌芬辉姷镊攘丛从诖。

藝術然而,《相思》這首小詩又有它自己的獨到之處。

詩作中有兩個關鍵字眼,一個是“相思”,一個是“君”。這兩個詞的外延都十分寬廣。“相思”之情,人皆有之,相思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人.而“君”,也可以是任何“一個”。“相思”具有對象性*和專一性*,情有所專注,因此它表示的是一種特殊的深摯之情。千百年民族文化心理造成這一詞語內涵的凝固性*。一提到“相思”,無論什么人都會即刻想到男女之愛或與這類感情相通的友誼。似乎愈到后世,內涵愈向前一義凝聚。所有這些,就造成向其中填入任何具體內容的前提。

這首詩的表達方式是很別致的。一個晴朗的秋天,詩人信步走到野外.望見那一顆顆紅得透亮、晶瑩如珠的紅豆結在枝上。油然而生情思。此刻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兒倏然化作眼前的紅豆.猶如她就立在眼前。一個“勸”字充滿深情,“相思”一語加一表程度的副詞“最”,更是情深意長。本來是詩人懷人。詩人卻遙囑對方“采擷紅豆”,不說人相思。而說“此物最相思”,無限的懷念,感慨,都在這用字的輕重上。“勸”,“最”一經同“君”、“相思”組合,詩人內心的感情就曲折完足地表達出來。正是這一表達方式,使讀者受到深深的打動,由此產生聯想,從而把詩的境界變作讀詩人的主觀境界。

這首詩的生命力,不僅僅在于此,還在于它自然樸素地抓住“紅豆”本身就會使人聯想起那個長久流傳愛情故事,將其作為作品的中心事物來寫,這本身就豐富了詩的內涵,鑄就了鏈接歷代讀者心靈的橋梁。因此,本詩作雖然語言淺近,但卻情深意切,所以流傳至今,仍經久不衰,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零零八年九月十六日

本站部分賞析內容來自網絡或網友提供,旨在弘揚中華文化,僅用于學習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無法考證,如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

推薦閱讀

唐詩三百首全集賞析> 古詩文賞析大全>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80首電子版> 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 詩詞鑒賞>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維>

閱讀分類導航

四大文學名著唐詩宋詞諸子百家史書古代醫書蒙學易經書籍古代兵書古典俠義小說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一区免费_午夜剧院欧美一级毛_最近更新第二页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瑟